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某大城市,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城范围内有两个主要城市A和B。相距8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A为市城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120万,B为滨海港口城市,规划人口45万,其他中小城市的规划人口10万-20万。区内现有一条国家级高速公路穿过。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近期规划(如下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中布局合理的是( )
A.石化工业园
B.新机场
C.区域物流区
D.电子工业园
【小题2】A城市人口规模大于B城市,其原因可能A城( )
A.形成时间早
B.水运更便利
C.地形更平坦
D.等级更高
【小题3】新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主要考虑( )
A.地形起伏小
B.气候条件好
C.加强经济联
D.国防安全需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26 09:2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某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发展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在20世纪80年代初( )
A.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水平高
B.温泉旅游业方兴未艾
C.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D.聚落主要沿河流、交通线分布
【小题2】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21世纪初( )
A.居民点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B.河流流量大幅度减小
C.矿产资源得到了大规模开发
D.出现大规模的城市群
同类题2
天文台是人类观测和探索星空的场所。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天文台由城区迁往乡村的原因中不包括( )
A.乡村大气污染小,大气能见度高
B.城区夜晚照明灯光干扰大,不利于观测星空
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的需要
D.城市规划调整的需要
同类题3
下图是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地形
②纬度
③降水
④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2】图中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水路交通枢纽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枢纽
D.地形平坦
同类题4
读“华北某大城市远郊区相关信息图层”,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PM2.5浓度低值区人口密度( ) 在高速公路沿线变化幅度( )
【小题2】图中( )功能区冬季对居民区影响更大
【小题3】据图“通往市区高速公路”判断,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该大城市中心城区的( )方向
同类题5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或公路涵洞的方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铁路交通
D.水运
【小题2】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
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
B.防城市内涝
C.阻止行人穿行
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