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树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说的都是“情”和“景”的关系,而“雁”意象群的发掘,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写景 ( 物 ) ”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 ( 言志 ) ”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写景 ( 物 ) 与抒情 ( 言志 ) 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审美移情”的情形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