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给下面一则短消息拟写标题。(不超过12个字)
人们通常认为,牛奶是人们最容易获得的钙。然而,事实上,如果按照营养素密度来计算,牛奶的补钙效果低于青菜。
按照数据计算,100克全脂牛奶能量约为54千卡,含钙104毫克。而100克小油菜含能量约为15千卡,含钙却高达153毫克;按照钙营养素密度来计算,全脂牛奶是1.9.小油菜是10.2。100克小油菜中的钾含量是157毫克,镁是27毫克,都比牛奶略高一些。一种食物能够同时供应大量钙、钾和镁,无疑是理想的健骨食品,何况绿叶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能帮助钙沉积入骨骼当中。所以,按照同样食用量,绿叶菜可能是补充健骨矿物质的更好食品。小白菜、小油菜等蔬菜中含草酸较低,对钙的吸收利用妨碍较小。只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其中的钙就可以充分实现营养价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7-03-01 11:4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妈祖的神化,与福建当地民众从事的产业  。宋朝时期,福建的沿海港口已经得到了陆续开发,对外经济交流日益扩大。苏东坡在奏折《论高丽进奉状》里就说:“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凡沿海地区,争相以舟船贩货。”当地海上贸易的兴盛程度可见一斑。但古代科技落后,航海多要历尽鲸波之险,碰到风浪,商人和水手往往要祈求上天神明保佑。因此,能够拯救海难的妈祖自然倍受人们尊敬。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了《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里面记载了湄洲神女保佑过往船只在汹涌波涛中安然无恙的故事。于是,附近民众纷纷  ,建了涵江圣墩神女祠,这便是最早的妈祖分庙。妈祖显灵的传说
且越传越神、越传越远,从莆田传遍了全福建,又从福建传到了两广、两浙等地。(   )。
几十年后,宋朝遣往高丽的使团,回国时发生了一件险情,此事促成了妈祖从民间信仰到官方信仰的升格。到了明朝,虽然明太祖为了防止倭寇入侵,实行海禁政策,但他和明成祖也先后册封妈祖。由于运河漕运和往来台湾,实行海禁的清朝也是对妈祖 。据统计,清廷对妈祖的褒封次数最多、间隔最密、等级最高,共15次褒封妈祖。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息息相关   仗义疏财   风行一时   情有独钟
B.休戚相关   慷慨解囊   不胫而走   青睐有加
C.休戚相关   仗义疏财   风行一时   情有独钟
D.息息相关   慷慨解囊   不胫而走   青睐有加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
B.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C.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的最早的文献。
D.绍兴二十年南宋廖鹏飞创作了《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妈祖传说到达之处,就是福建商船到达之处。
B.福建商船到达之处,妈祖传说也随之到达该地。
C.妈祖传说也随着福建商船而到达各处。
D.福建商船不断把妈祖传说传到各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中国科技吹上天的“震惊体”和把中国科技贬入地的“神话体”,看似__   ,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由于无知和懒惰,对世界做出一种最省力、最简单的解释。省力的结果就是像__    样,把现实照得__    。实际上,这些人的目的不是对世界获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绪的发泄。最滑稽的是,这两种文章还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好像__    

( )

一个观点不会因为它是褒就自动正确,也不会因为它是贬就自动正确,只会因为实事求是而正确。只有在客观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現实而不是想象来决策。而为了客观认识现实,关键就是要提高科学素养,即使不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也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针锋相对 放大镜 妍媸毕露 众人皆醉我独醒
B.短兵相接 放大镜 面目全非 醉翁之意不在酒
C.针锋相对 哈哈镜 面目全非 众人皆醉我独醒
D.短兵相接 哈哈镜 妍媸毕露 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捧还是踩,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
B.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捧,一个是踩,都没有实事求是。
C.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踩,一个是捧,都没有实事求是。
D.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踩还是捧,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更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B.不仅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更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
C.既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也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
D.既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也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