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结合2010年世博会召开,目前上海市正在以低碳经济理念,全力打造国家环境友好型城市,为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住佳”的目标而奋斗。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为实现“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上海市的哪类用地将会增加( )
A.工业用地
B.中心商务用地
C.高级居住用地
D.休闲娱乐用地
【小题2】上海浦东新区的地域结构为开敞式——多核心模式,对多核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不同的功能分区,分散城区职能
B.避免人口与工业等过分集中而引起城市环境问题
C.可有效减轻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堵
D.目的是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立国际化大都市
【小题3】为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住佳”的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强绿地建设
B.鼓励使用一次性用品
C.大兴别墅建设,改善居住条件
D.鼓励“花园式工厂”的建设
【小题4】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开幕,10月31日闭幕,展馆位于外滩,布局于此的理由是( )
A.外滩地价便宜,可节省投资
B.位于中心商务区,可吸引更多的人群,获得最大效益
C.外滩开发程度低,空闲土地多
D.目的是接近东方明珠电视塔,方便实况转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6-19 01:3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夜间人口密度分布图,下表为甲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趋势。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将1960年数据视为100)
【小题1】该市夜间人口分布重心向外迁移是因为( )
①甲区地租水平上升 ②乙区基础设施改善
③丙区环境压力增大 ④全市交通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2】据表,推断甲区( )
A.白天进入的人口小于离开人口
B.周末人口昼夜差异大于工作日
C.白天的交通出行高峰持续全天
D.未来昼夜人口差异将逐步加大
【小题3】甲区最突出的功能有( )
A.商务办公、工业生产
B.生活居住、工业生产
C.商务办公、生活居住
D.文化教育、工业生产
同类题2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M城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1)指出M城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
材料二 土地盐碱化的发生过程是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盐分)在土壤中不断积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
(2)在相同年份,M城附近丙、丁两村比较,哪个村盐碱化较严重?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3)有人认为在M城大力发展大农业以帮扶当地牧民脱贫。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3
读“武汉市图”回答问题。(10分)
(1)武汉处长江和
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有大量的物流、人流在这里集散、中转。另外,这里又有我国重要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
线通过,因此,武汉在交通运输上非常便利。
(2)武汉市紧邻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平原,雄厚的农业基础,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商品棉的生产,还使武汉市成为我国重要的
工业中心。武汉东南部大冶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这为武汉发展
工业提供了原料供应。
(3)从能源上看,武汉距我国目前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较近,充足的电能提供了动力保证。
(4)解放后,武汉被定为湖北省省会,成为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工业、交通、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据以上问题归纳影响武汉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方面:
。
同类题4
下图为某城市现状图。在河流水文站站50年的观测记录中,两次大洪水水位分别达到 96 m、93 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M地作为商业中心的优势是
。
(2)在甲、乙、丙、丁 四地中,应优先选择
进行房地产开发,理由是
、
。
(3)拟在B处修建一座大桥,其对城市的影响是
。
(4)拟在S处建一大型仓储物流中心,有利条件是
,不利条件是
。
同类题5
读图“我国两城市示意图”,回答下题。
【小题1】甲城市近郊建设了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其最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
B.光热充足
C.靠近市场
D.地势平坦
【小题2】甲城市附近交通网密度大于乙城市,主要原因是:
A.河流沿岸
B.平原地形
C.气候适宜
D.政策扶持
【小题3】据图分析,甲城市比乙城市:
A.城市等级低
B.城市功能区分化不明显
C.服务功能强
D.服务范围小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