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近几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下面是关于杭州和全国城市化的调查数据。
表:全国与杭州城市化率(国家统计局)
城市化率(%)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全国
49.9
51.3
52.6
53.7
54.8
杭州
73.3
73.9
74.3
74.6
75.0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请写出两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7-01-05 02:0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字
。是用面皮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娇耳”即后来的“饺耳”“饺子”。
①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被刨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
②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
③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
④有研究认为饺子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
⑤“饺”是形声字,表一种有陷的半圆形面食
⑥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从“饺”这个字的诞生。
A.⑤③⑥②④①
B.③④①⑥②⑤
C.⑤①③④⑥②
D.③⑤①⑥②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有个姓朱的人,一心想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的资产,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了手。他得意扬扬地回到了家,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白白浪费了家里的资产和三年的光阴。
寓意:
同类题3
下列选项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木叶”相较于“叶”在颜色上暗示着微黄,在触觉上暗示着干燥,联想意义更加丰富,因此更加形象生动。
B.《说“木叶”》由现象入本质,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展开,探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C.朱光潜对韩愈“推敲”的意见提出不同见解,正表现了咬文嚼字所必须具备的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D.《咬文嚼字》以漫谈的方式,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咬文嚼字的好习惯对提高语言修养的重要性。
同类题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的故乡在农村,
我发现自己的身影依然飘荡在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
①故乡的记忆好似一个水坝,开一个小口也能决堤
②清晨,一声声的鸡啼回荡在我的小村里
③如今,当我站在故乡之外,站在童年之外
④那里总有似乎望不到头的农田
⑤傍晚,袅袅炊烟无限柔情地笼罩着它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⑤④③
C.④②⑤①③
D.④①③②⑤
同类题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巧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②______: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③_______,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才能离“贤”更近一步。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
图文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