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面语句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作者用白描式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B.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了出来。
C.作者采用白描式的手法,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D.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10 08:4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又逢中秋,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佳节, 从唐宋诗词的赞美,到明清赋予的气氛,流转的氛围凝聚成一种民族之魂,
,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
;
,
。
,
,依然以淡雅清绝的风姿摇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
① 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给人以美好的向往,赋予遥远把盏的思念
② 不管人走天涯,家庭团圆的梦总是铭刻在心,月是故乡明的牵挂时时祝福家人
③ 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将明净无尘的灵韵赠与人间
④ 中秋月色沐浴过古人梦幻,又照耀着来者赞叹
⑤ 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私语
⑥ 从乡村到城市,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
A.④⑥⑤③①②
B.②①⑥⑤④③
C.②⑥①⑤④③
D.⑤①⑥③②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每人一份
(法)皮埃尔·勒韦尔迪
驱走了月亮,夜留下来。星星一颗颗,落进流水的网里。
山杨树后面,一位怪异的垂钓者用一只瞪大的眼睛不耐烦地盯着水面。那只独眼藏在他宽宽的帽檐下,钓线微微颤动。 什么也没被钩住。但他用金子装满他的皮挎包,爆出的金光熄灭在合上的包里。
而另一位垂钓者等在稍远处的岸旁。他更朴实,在雨水留下的泥水洼里垂钓。在这来自天上的水里,满是星星。
联系生活,任选一位垂钓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00字左右。(12分)
同类题3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请依据语境提示,在下列空格处写出恰当而得体的词语。(字数与空格数要保持一致)
示例:拒绝别人的帮助请求,可以说“我实在爱莫能助”,也可以说“我实在无能为力”。
(1)祝福别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
(2)请专家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
同类题4
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说:“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如果让你为下列候选人物中的一位造像,你会起什么题目?要求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至少给出两条理由,语言通顺,不少于100字。
候选人物:探春 刘姥姥 诸葛亮 张飞
人物:__________题目: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
同类题5
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①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有人提议,为更好地开展“经典名著”阅读的复习,班里应举办一次“经典名著”阅读比赛,班长征集同学们的意见。请结合你及班里的阅读情况,写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②学校提倡广大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等,有的家长不支持,认为这会耽误学习。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劝说这些家长转变态度。
③如今,蓝天越来越成为一道难得的风景。面对“蓝天”,你一定有所思、有所感。写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抒发你内心的情感。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
准确、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