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教育学者熊丙奇在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可是,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
材料2: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
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人哪个专题?请拟写一个合适的栏目名称(不超过5个字)。另外,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拟定的栏目名称:
编后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9-03-13 06:3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字本身就是艺术品。它的书写发展演变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等不同历 程和创 新推进 ,更 有那些 历代的 书法家 们把汉 字挥洒 得或古 朴端 庄,或 龙飞风 舞, 或    ,或飘逸悠然,风情千种,仪态万方 ,淋漓尽致,灿烂辉煌 。如果说中国画也能以自己的 特色屹立于世界绘画之林,或与西洋画 ,或在商品市场上比油画稍有逊色,那么,世界上没 有任何其它文字能与汉字的书法    ,汉字书法是全球    、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对于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这里暂且不作评论。(  )。中国地域辽阔,方言 很多,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若干个国家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汉字,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
前进的动力。每一个汉字的形成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每一个汉字的演变都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沧 桑。随着时代的进步,汉字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钢笔在涌入中国后,人们曾哀叹今后很少有 会使用毛笔字的了。电脑一经问世,人们又惊呼以后会写钢笔字的人也不多了。但是,我们坚信 ,无论用什么工具书写,汉字是永远不会老去的。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得一项是( )
A.鞭辟入里 半斤八两 相提并论 独领风骚
B.力透纸背 半斤八两 一概而论 鹤立鸡群
C.力透纸背 并驾齐驱 相提并论 独领风骚
D.鞭辟入里 并驾齐驱 一概而论 鹤立鸡群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得一项是( )
A.“书同文”是他实行的,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B.但他实行“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C.“书同文”是他实行的,历史的功劳簿上是完全应该记下的。
D.但他实行“书同文”,历史的功劳簿上是完全应该记下的。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钢笔涌入中国后,人们曾哀叹今后很少有人会使用毛笔写字。
B.钢笔在涌入中国后,人们曾哀叹今后很少有人会使用毛笔写字。
C.钢笔在涌入中国后,人们曾哀叹今后很少有人会用毛笔字。
D.在钢笔涌入中国后,人们曾哀叹今后很少有人会用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