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将下面的几句话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使前后衔接最恰当
“寻根文学”是80年代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事件,如今已经赢得了文学史的承认和记载。
① 开始对民族文化的渊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②“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
③如同文学史上的诸多命名,这个通俗名称的形成带有几分偶然
④韩少功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⑤韩少功的一篇短文《文学的“根”》是这个名称产生的最初缘由
⑥他们一致认为,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不可能赢得领衔主演的机会
⑦一批作家——例如阿城、贾平凹、李杭育、郑万隆、王安忆等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4-03-19 05:50: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西安的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B.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C.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小题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物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