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身处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获取信息变得容易,选择获取什么信息则变得困难。生活丰富多彩,精力稀缺宝贵,如果不是恰好对东周历史文化感兴趣或以学术为业,( )。
既然来世间一遭,姑且多认识人、多见识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通过读《孟子》,认识一个有抱负、有才华、有脾气的孟子。同时你也许会惊喜地发现,孟子的所思所想,虽已化作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但也并非是________;以此作为一个切片加以展开,还可以探寻古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形态。为此,纯粹从体验的角度说,读《孟子》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探寻对于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主题是什么,从比较接近源头的典籍中或许能找到________。价值排序、制度传承、路径选择无疑包含在孟子所处时代的主题中。孟子时代的诸侯,或是开疆拓土,或是救亡图存。当孟子向诸侯强调施仁政、薄税敛时,在那些恐惧________或者汲汲于兼并天下的诸侯眼里,孟子无疑是“迂远而阔于事情”的。但秦朝的短祚暗示了,“总体战”对于诸侯自身来说无异于________。而后的中国历史和欧洲长时间的列国均衡史中,更是让我们一次次看到孟子的智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确实代表了更健全的常识。
(摘编自《我们为什么读<孟子>》,《光明日报》2018年2月2日)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后,在中国历史和欧洲列国长时间的均衡史中,更是一次次让我们看到孟子的智慧。 |
B.而后的中国历史和欧洲列国长时间的均衡史,更是一次次让我们看到孟子的智慧。 |
C.而后,在中国历史和欧洲长时间的列国均衡史中,更是让我们一次次看到孟子的智慧。 |
D.而后的中国历史和欧洲长时间的列国均衡史,更是让我们一次次看到孟子的智慧。 |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还有去读的理由吗?答案是不可否认的 |
B.读《孟子》难道还需要理由吗?答案是肯定的 |
C.我们还能找到读《孟子》的理由吗?答案是肯定的 |
D.我们需要找到读《孟子》的理由吗?答案是不可否认的 |
【小题3】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老调重弹 蛛网尘封 危在旦夕 抱薪救火 |
B.老生常谈 蛛丝马迹 朝不保夕 饮鸩止渴 |
C.老调重弹 蛛丝马迹 朝不保夕 抱薪救火 |
D.老生常谈 蛛网尘封 危在旦夕 饮鸩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