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是著名学者王富仁教授的文章《河南文化与河南文学》的结束语,请你试着替他补上最后一句话。要求文意连贯。(4分)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种东方神秘主义的倾向,我也是。
当我两眼注视着中国地图的时候,我好像觉得,周围的各省就像中国的躯体,而河南,则是中国的心脏。时至今日,中国的整个躯体健壮了起来,并且有不断健壮下去的趋势。但在心里,还是时时感到一种忧郁,一种悲怆的情绪。这说明,我们的心脏还不是完全健康的。
我觉得,当河南文化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文化,才将是一个完全健壮的文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1-01-06 11:30: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拜中国的建筑业和现代科技之赐,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影城在都市拔地而起,豪华的放映厅,宽大舒适的软椅,环绕的立体声音响为观影者的幻想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只是在   的排片表上,可选择的好电影   ,影城那偌大的空间也顿时变得逼仄起来。有些影片,开头进入时还饶有兴趣,但是越往后看就越    ,感觉白花了冤枉钱又瞎耽误工夫。反省起来,也哑然失笑,自己就是冲着“胡编乱造”而来的,怎么中途就反悔了?又不是去看纪录片。
前些日子观《驴得水》就是此种体验。看有关介绍,某地的一所民国西北学校,把拉水的一头毛驴居然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恰逢教育部派员暑期来巡视……开头绝对诱人,我就是奔着这诡谲的、突发奇想的开局而去的,希望获得观赏的愉悦。后来的进展着实让人失望,影片真可谓“外强中干”,即剧情的展开没有强劲的内在动力,情节的每一步推进,都是由教育部巡视员的驾临所驱动,仿佛影片的编导也是在这样一种外加的上峰的压力下,硬着头皮将故事进行到底。
就《驴得水》而言,(    )。可惜影片后来竞落为现实生活常见的套路,即每一次作假,都需要不断以更大的作假来掩盖,成为一部几近无厘头的闹剧。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B.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C.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D.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某些奇特的构思是它应该具有的,这样可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B.它应该有某些奇特的构思,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C.要延续荒诞的剧情,某些奇特的构思就应该是它要具有的。
D.运用某些奇特的构思以延续荒诞的剧情是它应该具有的。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琳琅满目   屈指可数   味同嚼蜡
B.林林总总   凤毛麟角   味同嚼蜡
C.琳琅满目   凤毛麟角   索然无味
D.林林总总   屈指可数   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