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旁批”帮助我们仔细阅读起着很大的作用。“旁批”既包括对所批材料内容的提炼,又包括阅读者自身的真切感悟。下面是《于丹<论语>心得》中的一段文字,请为它写一段“旁批”。(不超过40字) (4分)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旁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3-12-11 04:39: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 。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 。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  ,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     ,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D.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B.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C.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D.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著作,很难被遗忘的开创性著作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
B.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
C.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
D.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    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    ,“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    ,令参观者心情放松,对搜查人体奥秘不仅充满了兴趣,更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  熏陶  水火不容  精巧
B.相得益彰  陶冶  水火不容  精美
C.相得益彰  熏陶  格格不入  精美
D.相辅相成  陶冶  格格不入  精巧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技术是高品质生活的基础
B.技术不应是坚硬的存在,而应是一种艺术
C.技术和艺术二者相结合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D.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B.不仅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更解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
C.解脱了不仅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搜查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D.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搜查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