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1)在众多的杰出人物中,能集文治和武力于一身,
①
,既继承又开拓,踣而屡起,挽狂澜于既倒,
②
,改变国家面貌、民族命运的人,无疑是罕见的巨人、伟人。
(2)命运,其实是最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③
,收获也最多。
A.①将理论与实践融合②扶将倾之大厦③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①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②扶大厦之将倾③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C.①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②扶将倾之大厦③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D.①将理论与实践融合②扶大厦之将倾③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1-24 07:4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近年来,用现代流行文化形式“混搭”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的所谓“中国风”表达,十分常见,然而从效果看,
①
,因为这些 “混搭”作品往往徒有其表,只是生硬地借用了民间艺术元素,
②
,观众当然不买账。相反的,有些作品在尊重传统艺术本来面貌的前提下,巧妙加入现代审美元素,
③
。
同类题2
对下面一段文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某大学校内墙上贴了一则通告。通告全文是:“经校务委员会批准,校园内不准饲养鸡鸭。如有违者,本月底一律捉送食堂杀掉。”读这样的通告,让人不由两股战战。
A.通告是非常严肃的文体,应该是关于学校重大事情的决定,这样的事不能以通告方式出现,应该改为“通知”。
B.“校园内不准饲养鸡鸭”这句话,没有指出是谁在饲养,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老师,对象不明,所以造成歧义。
C.这则通告中,“如有违者,本月底一律捉送食堂杀掉”,杀的对象不明确,容易造成误解,所以让读到的人两股战战。
D.语言的交流中,语句的表述以明白为主,这则通告内容清晰,“让人不由两股战战”这样的反应是多此一举。
同类题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
。
,
。
,
,
。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
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 ②心是烦恼的根 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 ④亦是快乐的根 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 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
A.⑤②①③④⑥
B.③①⑥⑤②④
C.⑤②④⑥①③
D.⑤①④②⑥⑤
同类题4
在下列横线上补写一个简短的结尾(不超过50字,3分),使之成为一则寓言,并写出这一则寓言的寓意(不超过25字,2分)。
秋天来了,场上堆满金色的谷粒。一只麻雀站在上面,骄傲地夸耀:“看我多么富有。”
补写:
寓意:
同类题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字,
。
。
。
,
,
,是用面皮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娇耳”即后来的“饺耳”、“饺子”。
①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被创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
②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
③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
④有研究认为饺子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
⑤“饺”是形声字,表一种有馅的半圆形面食
⑥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从“饺”这个字的诞生
A.③⑤①⑥②④
B.③④①⑥②⑤
C.⑤①③④⑥②
D.⑤③⑥②①④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