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人口的迁入、迁出重心能够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数量的在地域上的集中程度。下列两图分别代表我国省际人口迁入重心与省际迁出重心的变化(2000年与2010年比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某省的人口省际净迁入数等于该省省际人口迁入量减去省际人口迁出量,推测与2000年相比2010年省际人口的净迁入重心位置偏向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小题2】关于2010年与2000年的省际人口迁移描述正确的是
A.省际人口迁出的空间变化格局大
B.西部地区省际人口迁出量最大
C.省际人口迁入重心有向东发展的趋势
D.东部地区省际人口迁出量最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6-22 01:0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A.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
B.人口迁移和流动规模大
C.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D.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小题2】结合图推测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序号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小题3】图说明未来我国的人口问题
A.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B.低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C.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D.人口总量越来越小
同类题2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前已明显加快。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某年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在该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40%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的特征是
A.老年人口比重高于青少年
B.各年龄段人口数量男性均多于女性
C.0~4岁人口数量约为10万
D.以青壮年为主
【小题2】外来人口中,10~14岁年龄段比重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教育与家庭
B.经济与政策
C.政策与住房
D.住房与交通
【小题3】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山东省
B.上海市
C.四川省
D.安徽省
同类题3
清朝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华北发生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东北。回答各题。
【小题1】地理学中最适宜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
A.交通通达度变化
B.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C.经济区域专业化
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小题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下列形式中的
A.
B.
C.
D.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东莞市被誉为中国的“制造业之都”,产品远销国内外。石龙镇面积13.83平方千米,有生产企业1000多家,是东莞制造业的标志性地区之一。近年来,小五金、玩具、服装、制鞋、皮革等企业大量外迁,惠州等地成为主要迁入地。
材料二:2007年东莞与惠州相关数据比较
(1)从区位因素角度,说明东莞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3分)
(2)简述产业转移对其迁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
(3)列举迁入地为吸引产业向其转移应采取的措施。(3分)
同类题5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图中10个省级行政区生育率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 人口政策
②文化教育水平
③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
④ 风俗习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图中涉及的省区中,最可能提前爆发老龄化的是( )
A.安徽
B.贵州
C.上海
D.广东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