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运河两岸,乡间旱象已成。__________________,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已种田而未全枯的当然要出席,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没有种田的也要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__________________的伟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5-10-23 11:10: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同类题2
惠民中学准备在全校推广诗歌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鼓励学生阅读诗歌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60字)(6分)
同类题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①
,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②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
③
,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 ①
②
③
同类题4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
注意主客观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
①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
②鉴赏中国古典诗歌
③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
④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
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
⑥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
A.⑤⑥②③①④
B.⑤②④⑥①③
C.②③①⑤⑥④
D.②⑤③①⑥④
同类题5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素雅宁静的西湖,犹如一面镜子,
①
,杨柳摇曳,鸟儿低飞,古朴的亭子静静坐落在那里。在长长的湖畔行走,难免有些疲惫与单调,但将这一路美景收入眼帘,心情便好像品茶一样,
②
,沁人心脾。
A.①将四周的美景收入其中 ②清香中带有一丝干涩
B.①四周的美景被收入其中 ②干涩中带有一丝清香
C.①四周的美景被收入其中 ②清香中带有—丝干涩
D.①将四周的美景收入其中 ②干涩中带有一丝清香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