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1-19 04:2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前面两种一文一武、亦静亦动的方式不同,在文艺复兴之后,还有一些文人向儿童投去了更为温和的目光。卢梭当然是一个典型。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式的儿童教育,( )。成人不再仅仅是执迷于展现自己在智力、体力、权力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感,而是开始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人和孩子,似乎终于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除了《爱弥儿》这本 的名作之外,其实卢梭的另一本小书《植物学通信》更富有童心和童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感情甚至令它超越了时下绝大多数忸怩作态的所谓“童书”。读着读着,一幅 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卢梭正拉着表妹的小手,跟她一起穿行、徜徉于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仔细辨认花朵和茎叶的形与色。读着读着,似乎两个人的角色正在发生逆转:这个美好的、未受人间染污的自然世界,又是多么酷似儿童那 的心灵世界呢?当我们引领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在重新唤醒着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久已逝去的童年呢?西语之中,自然与本性皆“nature”,这也并非偶然。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似乎让孩子面对成人时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
B.似乎让成人在创作包含童趣的书时,有了不同的立场
C.似乎让人体会到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
D.似乎让人体会到孩子在面对成人时有了不同的立场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活灵活现 琳琅满目  一尘不染
B.喜闻乐见  活灵活现 丰富多彩  冰清玉洁
C.脍炙人口  栩栩如生 丰富多彩  一尘不染
D.喜闻乐见  栩栩如生 琳琅满目  冰清玉洁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
B.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
C.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久已逝去的童年呢?
D.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