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络文学和纸面文学的关系,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缠夹不清,复杂微妙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的看法也一直难以得到充分的厘清。            。网络文学当然已经蔚然成风,但却还是难以建立自己的独立性。
①许多人当时对于书籍的未来也抱着某种悲观的态度
②在网络生活刚刚开始的十年前,人们就已经感受到网络文学具有的巨大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③网络文学当然已经显示了自己的影响力,但却像是纸面文学的延伸
④当时不少人觉得新兴的网络文学很快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文体和风格,迅速地对于纸面文学构成冲击
⑤但其实网络文学的发展和这些预测有相当的差距
⑥网络文学当然已经有了勃勃的生机,但却成了纸面文学的人才的储备库和发掘新的成功流行趋势的资源库
A.①②④⑤③⑥B.②④①⑤③⑥
C.①④⑤②⑥③D.②①④⑤⑥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3-06-14 11:43: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不是那种用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小说。
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当然不是流水账。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对这样的长篇小说同样适用。
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依然要个个鲜活、人人不同。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而不是为了解决作家的叙述困难而拉来凑数的道具。
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和绞杀。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善与高尚,或者只有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那些具有哲学思维的小说,大概都不是哲学家写的。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应该与作家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
在善与恶之间,美与丑之间,爱与恨之间,应该有一个模糊地带,而这里也许正是小说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也可以说,具有密度的长篇小说,应该是可以被一代代人误读的小说。
这里的误读当然是针对着作家的主观意图而言。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被误读。一部作家的主观意图和读者的读后感觉吻合了的小说,可能是一本畅销书,但不会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选自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小题1】莫言认为,在长篇小说中,密集的事件、人物、思想各有特点,请分别加以概括。(5分)
  
【小题2】分析“那些具有哲学思维的小说,大概都不是哲学家写的”一句的含意。(4分)
  
【小题3】“畅销书”与“伟大的小说”的区别在哪里?(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