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小题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4-27 10:37: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示意比利时链式循环绿色清洁能源项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该项目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依靠当地矿产资源而发展
②提高土豆产品附加值
③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④彻底消除了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根据木桶效应原理,下图决定该地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水资源
同类题2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
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
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小题2】我国不同省区自然资源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福建——耕地资源
同类题3
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604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000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196万人
【小题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C.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D.自然资源丰富
【小题2】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1961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
【小题3】为有效控制北京市常住人口的过快增长,应当压缩
A.普通服装工业
B.电子芯片工业
C.金融服务业
D.文化创意产业
同类题4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
A.12亿左右
B.15亿左右
C.60亿左右
D.16亿左右
同类题5
读“木桶效应图”。 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如图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水资源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合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