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4分)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谈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09-12-08 08:19: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是自强不息而又开放的兼容的文化。中国古代哲人早就看到大自然运行的一条重要规律,并由此引申出人生的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是刚健的,君子效法天道,也应以刚健立身,自强不息。中华文化之所以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然而,自强不息并不是自我封闭。《老子》说“容乃公”,能兼容才称得上是公,唯公才能久。中国人常用“ ”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以用来形容中华文化的品格。(    )。佛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禅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唐朝最大的都城长安是当时的国际都会,居住着不少任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学问僧、外国的艺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大食、天竺、真腊、新罗、日本等许多国家的使臣 。在宗教方面,除了道教和佛教,伊斯兰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传播。唐朝的长安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开发兼容的特点。
今天,我们要认真清理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传统文化是在古代创造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 、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民族虚无主义一样,都是没有前途的。  
(选自《语文(必修4)》 袁行霈《中国文化精神》)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   兼容并蓄 摩肩接踵   固步自封
B.经久不衰   海纳百川 络绎不绝   抱残守缺
C.经久不衰   兼容并蓄 络绎不绝   固步自封
D.源远流长   海纳百川 摩肩接踵   抱残守缺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的国际都会是唐朝最大的都城长安,居住着不少任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学问僧、外国的艺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
B.都城长安是当时唐朝的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不少任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学问僧、外国的艺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
C.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不少任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学问僧、外国的艺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
D.当时最大的国际都会是唐朝的都城长安,居住着不少任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学问僧、外国的艺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敢于、乐于也善于吸取外来的文化,吸取其中的营养,使它们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B.中华民族敢于、乐于也善于吸取外来的文化,使它们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吸取其中的营养。
C.中华民族善于、乐于也敢于吸取外来的文化,使它们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吸取其中的营养。
D.中华民族善于、乐于也敢于吸取外来的文化,吸取其中的营养,使它们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