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工业起步较早地区之一,但目前面临着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为实现辽中南工业区的振兴,重点在于
①关停钢铁等传统企业
②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③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
④鼓励产业人口外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8-28 10:4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小题2】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D.莱茵河淡水充足,便于产品出口
同类题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工业区的形成,相似的有利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区中,城市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甲或乙)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50年代以来,甲、乙两地经济先后出现衰落现象。其中,乙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振兴乙地区的经济?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荷兰素有“低地之国”和“运河之国”之称,其首都阿姆斯特丹共有160多条大小水道,由1000余座桥梁相连,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并且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份都会举办灯光节,该节分为水上展览和陆上展览两部分,游客可以一边泛舟一边欣赏,享受一次“光影交融”的视觉大餐,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下图是荷兰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叫“荷兰病”的现象,早在20世纪60年代,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通过大规模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出现了通货膨胀、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国际上把这种大力发展某一资源产业而牺牲其他产业发展为代价的现象,称之为“荷兰病”。而作为我国“煤炭能源基地”的山西省近年来经济发展也患上了“荷兰病”。
(1)试分析开挖人工运河对荷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试分析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灯光节”的优势条件。
(3)针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出现的“荷兰病”问题,请提出解决对策。
同类题4
下图反映了美国汽车产业布局及区位选择的发展和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试分析A城市(底特律)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城的优势区位条件。
(2)过去,汽车相关产业大量集中在A城(底特律),而现在汽车相关产业分散在各地。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同类题5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小题3】【小题4】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