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在语段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成千上万个民族,有的已经消亡了,有的正在走向消亡,有些在不断的融合中继续前进。中华民族就是一例。
。在这个大家庭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定居在中华民族的疆域中,融入汉族或者保留着自己的民俗和文化特色,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
A.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
B.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C.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D.中华民族大家庭包括了中国境内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过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7-08 06:1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各位好友的祝贺,特于寒舍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敬请广大读者赐稿,来稿请寄:长沙市玉兰花路888号《读书》编辑部郭亮敬启。
C.毕业两年多了,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您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一看到这些特产,我就想起了您对我的关心,不胜感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对这则新闻进行点评。(不超过40个字) (6分)
在当前学术界,不少人为自己能“加冠”而奔走呼号,甚至不惜造假贩假之时,北大教授季羡林却在最近出版的《病榻杂记》中称,希望摘去民间封给他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 三顶桂冠,还自己 “一个自由自在身”。此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
同类题3
下面是为新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七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将正确的顺序填入下面的横线处。(4分)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而在苏轼看来,一般知识分子恰恰好走这两个极端。
②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他认为“必仕则忘其身”。
③苏轼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他认为“必不仕则忘其君”。
④仕与隐,是古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人生首要课题,从而也构成了古典诗文中的永恒主题之一。
⑤一个人如果永远悠游燕息于山林风月之中,固然可以全身远祸,陶情冶性,但却丢开了为君王效力的义务,没有负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⑥一个人如果一心追求功名爵禄,不顾政局的好坏、执政者是否贤明,就会入迷途而不知返,临危境而不知止,必然招来杀身之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一本本好书,就如同跟一位位智者、贤者交流。阅读它们,就好像是在聆听教诲或是在促膝谈心。阅读,是现代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日常的、主要的渠道。______,领略到彼岸花开的盛景。
①因此有“读一批书”“读透一本书”的不同阅读方式。
②有时要同时读几本相关联的书。
③“读透一本书”,就是从“原意”而“思”而到达“意义”的彼岸。
④但有时阅读是翻阅式或跳读式。
⑤读一批书,就是同时阅读内容相似、相关联的一批书。
⑥读书,总要“时习之”,要领会原意并创获意义
A.①⑥③②④⑤
B.⑥①④②③⑤
C.⑥④②①⑤③
D.②③④①⑥⑤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