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_____。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____。阅读诗词,
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____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盈盈秋水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顺其自然
B.源头活水 脍炙人口 引人注目 自然而然
C.源头活水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D.盈盈秋水 朗朗上口 引人注目 顺其自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04 07:0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钓鱼岛原本不是问题,也不存在什么主权争议,是由于1895年日本非法窃取和霸占钓鱼岛,才出现了问题,形成了争议。无论从历史、法理等角度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
①从明朝到近代的五百年间中国一直对钓鱼岛行使着主权。
②所以从法理角度上说钓鱼岛已经回归中国。
③从法理上看,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都明确规定,“钓鱼岛等岛屿应随台湾一起归还中国。”
④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最早发现了钓鱼岛并命名。
⑤但1971年美国却将被非法托管的钓鱼岛所谓的“施政权”私相授受给日本,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指出此举“非法”。
⑥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A.①④③⑤②⑥
B.①⑤⑥④③②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①②③⑤⑥
同类题2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反过来,轶事太多,同样也是一大遗憾。
②书斋里的著述,虽说不被大众所赞赏,毕竟还有召唤知音的能力。
③相对而言,后者或许更可悲。
④对于文人学者来说,没有轶事可供传诵,是一大遗憾。
⑤因为,大众乐于品味并传播轶事,无暇阅读著作,更不要说努力理解其精神。
⑥因为,几句隽语或一件雅事,其影响可能远远超过苦心经营的专门著述。
⑦餐桌上的轶事,由于被过度消费,甚至成了阅读的巨大障碍。
A.④⑥⑦③①②⑤
B.②⑥④⑦①⑤③
C.④⑥①⑤③②⑦
D.⑥④⑤①⑦③②
同类题3
语言文字运用
“土豪”一词是当下非常流行的词语,现在泛指现实生活中富而不贵的群体。如今,神州大地“土豪”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天津“土豪”用千万联体钞票做嫁妆;安徽马鞍山“土豪”丈母娘送400万宾利豪车做陪嫁;台州“土豪”买坦克当越野车来开……
针对以上现象,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请以“土豪,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句话。(要求:每句话至少用一种修辞,有内涵,健康,字数不超过30字。)
同类题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_______①______。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_______②________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_____③______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同类题5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
□□□□□□
",是夸张的说法。
(选自《南州六月荔枝丹》)
A.梨花院落溶溶月
B.柳絮池塘淡淡风
C.青草池塘处处蛙
D.片片桃花雨后娇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