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是一幅标题为“高不成,低不就”的漫画。在甲和乙中,你会劝说谁去应聘就业岗位呢?请你针对该人物的特点写一段劝说辞。要求:符合情境,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50个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9-12-07 08:0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最连贯的是()(2分)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准确地重现了。
A.③⑥⑤②④①
B.⑤①⑥③②④
C.①⑥③⑤②④
D.②④⑥③⑤①
同类题2
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
,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正人如松柏,持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依附他物不能起”却早有所闻。
A.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B.他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C.他不仅政声好,而且有文才,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D.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同类题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同类题4
请给下列这段文字提炼四个关键词
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在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同类题5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试采用“梧桐雨”“黄花”“雁”等意象叙写一段故事。要求:(1)有场景,有人物;(2)有心理描写;(3)至少要采用衬托和比喻两种表现手法;(4)不少于200字。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