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表达的对象,分别为所给下联写一句上联。
康桥 洞庭湖 雨巷 兰亭 岳阳楼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橘子洲头风华青年怅霜天万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9-01-31 01:16: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庸武侠小说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这位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这种观念____,却经不起推敲。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____。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   的揣测。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    ),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____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

【小题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冠冕堂皇   缘木求鱼   一厢情愿   盖棺定论
B.冠冕堂皇   南辕北辙   自作多情   盖棺事已
C.义正辞严   缘木求鱼   自作多情   盖棺定论
D.义正辞严    南辕北辙   一厢情愿   盖棺事已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令人更是莫名惊诧。
B.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
C.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
D.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
B.即使这作品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
C.即便是创作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
D.即便拿传统农耕文明的趣味来表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是一条河流。”我们的文化之所以能够 、从未断流,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里,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用古老的曾侯乙编钟和其它民族乐器共同演绎了《茉莉花》,气势恢宏,悠扬悦耳,令人 。而央视另一档节目《经典咏流传》更是为经典诗词注入新鲜的流行元素,从凤凰传奇演唱的李白的《将进酒》、龚琳娜演唱的屈原的《离骚》、王力宏演唱的《三字经》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也能演绎出的“时代性”与“时尚性”。这些作品用流行的元素激活经典、传播经典,让朴素的诗词有了新的面目,让静止的汉字幻化成音符在耳边萦绕,带给观众以全方位的听觉享受。这样 的“唤醒”行为,自然好评如潮。

在音乐中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每一位音乐创作者都 。而只有更多的音乐创作者能够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民族文化传统,对传统音乐资源进行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重新编排和处理,才能让音乐向民族传统、向古代雅乐回归,( )。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使更多富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时代华章不断涌现
B.创作出更多富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时代华章
C.使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时代华章不断涌现
D.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时代华章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生生不息   焕然一新   革故鼎新   义不容辞
B.生生不息   耳目一新   别具匠心   责无旁贷
C.源远流长   焕然一新   别具匠心   义不容辞
D.源远流长   耳目一新   革故鼎新   责无旁贷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B.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它始终焕发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C.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它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D.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它始终焕发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