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文化血统之一,就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极大尊重和推崇,即便是在今天个别地区拜金主义盛行,也还是认为家中有个考上 985 大学的比挣985万更加光宗耀祖——
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 被认为是光宗耀祖 ,任谁也改变不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内容、性质还是选拔的标准都不能
,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将两者
,因为二者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抡才大典。对于科举考试而言,正史记录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 而在古代笔记中,却呈现出别样的记载,那就是但凡能
者,大都不仅仅因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么好,还必然有“品德加分项”。 “积德”和金榜得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们而言,是
的事情,不过,( ):他们希望每一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管理者的生员,都能牢记自己的成功来自先祖的“道德基因”,也希望他们能继续行善政做好事,给自己的后代积德。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先贤们高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
B.先贤们以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可以光宗耀祖终身必举的大事。 |
C.虽然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对有错,但是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
D.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反正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而是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 |
B.我们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 |
C.我们不应简单地批判古人的这种观点,而是应该体会到他们的善良 |
D.我们应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不应简单地抨击古人的这种观点 |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百喙一词 相提并论 首屈一指 不言自明 |
B.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蟾宫折桂 不言自明 |
C.混为一谈 一视同仁 首屈一指 显而易见 |
D.百喙一词 一视同仁 蟾宫折桂 显而易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