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丝绸生产量与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桑蚕饲育适温为20~30℃,养蚕周期一般需要40~60天。2006年起,我国实施“东桑西移” 战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广西在接受“东桑西移”的过程中桑蚕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蚕丝产量已经稳居全国第一。
甲地区(下左图)山地、丘陵较多,土质瘠薄,20世纪50年代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和土壤改良技术(下右图)以及70年代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和温室水培农业(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快速普及,使其成为“欧洲蔬菜之都”,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该国北部欧洲发达国家。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之为转场。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由于草场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具有分带性,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转场时,牧民们携子女及亲属,组成驼队,带着帐篷、生活用品,赶着畜群一起大迁移,逐水草辗转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