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一书相当全面地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态度。在他看来,中国与欧洲正好代表了世界的两极。(甲)两地相较,可以说各有长短,无分轩轾,欧洲人长于思考,而中国人善于观察。如果说我们在手工艺技能上与之相比不分上下。而在思辨科学方面略胜一筹的话。那么在实践哲学方面,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乙)他认为,“人类最大的恶源自人类本身”,以至“人与人相互为狼”,这是最大的愚蠢。谁来匡正它呢?他认为唯有中国!(丙)他认为中国人尊敬长辈和老人;中国的等级观念不像欧洲那么森严,比如农民与仆人之间平等相待,完全可以与欧洲贵族的所有社交礼仪相媲美。“而达官显贵之间的交谈也温文尔雅,从不侮辱对方,即使有愤怒之情,也不诉诸于辞色,这欧洲大不一样。”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
B.以至
C.温文尔雅
D.诉诸
【小题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1 05:4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不能避开庄子的人格不谈。在先秦,我认为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杨朱的贵我人格,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的大丈夫人格,锋芒毕露,正义在胸;(甲)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平和公正,循规蹈矩;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虽然后来荀子式的人格遍布天下,那种带有老人和妇人特征的思维方式几成民族性格,我依然敬仰墨子尊重杨朱,佩服孟轲而心仪庄周。没有人愿意为天下自苦如墨子,也没有人敢于为个人自私如杨朱,更没有人敢在专制的社会里学孟夫子,学庄子的遁世.无闻也极难。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凤毛麟角,才显出大勇气大人格大精神。这里不谈别人,只谈庄周,当庄子唱着“一而不党”的调子从我们身边掉臂而过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他是在瓦解铁板一块举手措足都强求一律的政治。并且我们在人群之中感到多少孔子所津津乐道的“恕”了呢?

……

(乙)但是,庄子留恋的已经失去,他所向往的又迟迟不能到来。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从庄子那里,我们知道了这种致命的乡愁与致命的寻找,他的哲学就是对失去的家园的怀念……(丙)“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你已返回故乡了,而我还要寄寓人形之内,在这人间羁旅啊)”——这孟子反、子琴张二人在朋友子桑户灵前的悲歌,就是庄子对人间满怀倦意的流露。

【小题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遁世B.凤毛麟角C.并且D.津津乐道
【小题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是农耕文化的挽歌,而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不应该是过去时,而应是现在时和将来时,有闪回,是原生态,是写实,非虚构,也有梦想。城镇化中的乡愁概念是情感______,同时也是物质文明的______。留住乡愁,保存乡村文化记忆,使之融入城市多元化的文脉,才可能有诗意的栖居。

乡愁,是散文的精神土壤。从古到今,个人的生存方式虽有不同,却都离不开与______的关联,(    ),这是中国散文传统的审美特征。一部现当代散文史,是时代精神原乡的缩影,是以真切的生命体验书写的。回到生活本身,才有立足大地的散文生活,这也正是生活艺术的________。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归属 趋向 现世 本质
B.归依 趋向 现时 本源
C.归依 取向 现世 本质
D.归属 取向 现时 本源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乡愁是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平衡
B.乡愁是社会的,同时也是个人的,是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平衡
C.散文是社会的,同时也是个人的,是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平衡
D.散文是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平衡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而且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
B.散文写作中的乡愁,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更应该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
C.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而且是农耕文化的挽歌。
D.散文写作中的乡愁,不仅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更应该是农耕文化的挽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从建康村再往前走几公里,便是骆驼城了。它孤零零地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桑,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我顺着城墙,一路走过城门、角墩、马面、瓮城。黄土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却依旧雄伟壮观(1)城门空空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车水马龙,(2)磨肩接踵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3)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汉唐时期最大的古城。晚上,鸟儿悲鸣着回巢,远方的村落亮起灯火,古城渐渐被夜色吞没。眼下,晚风呼啸,帐蓬摇曳,四野看不到一个行人。
骆驼城后期的历史(模棱两可/语焉不详),却如同一出走马换将的大戏。这里先属前凉,再属后凉,此后卢水胡④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一支少数民族④沮渠蒙逊又占据这里,创立北凉。唐再次置建康军,驻军5300多人,七十余年后建康军被吐攻破,从此消失在史书中。盛极一时的骆驼城走向了(衰落/衰败)。伴随着骆驼城的(淹没/湮没),古城周围也逐渐被沙漠(侵占/侵蚀)。从骆驼山再往北,穿过大片的丘陵,翻过合黎山,便是巴丹吉林沙漠了。
【小题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chù)  苍桑
B.(qǐ)    磨肩接踵
C.(hāng) 斑驳
D.(bō)    帐蓬摇曳
【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 衰落 湮没 侵蚀
B.语焉不详 衰败 湮没 侵蚀
C.模棱两可 衰败 淹没 侵占
D.语焉不详 衰败 淹没 侵占
【小题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1)B.(2)C.(3)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