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楚了么,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B.四项协议顺利签署后,两岸大体上就能完成“三通”进程(通邮、通航、通商),这将为今后两岸关系更加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墓础。
C.某教授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带有血腥味不宜编入课本。对此,有人讽刺道:按照此逻辑,“宰”呀、“杀”呀等带有血腥味的字也该从字典中除去,以免吓坏学生。
D.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10-26 04:1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羌族人总是习惯把村寨住房建在河谷或半山腰,占据着高高的位置,所以羌族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由于羌族没有文字,除了世代口传心授的传递外,羌笛成为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双簧气鸣乐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音色柔和、悠扬婉转,是旷野里最动听的天籁之声。(乙)羌笛是历代文人笔下的“宠儿”,东汉马融在《长笛赋》中就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羌笛更是边塞诗里的“常客”,王昌龄《从军行》中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之焕《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全唐诗900卷,竟有300余首与羌笛有关。何王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吹羌笛已经32年了,在他的传习所里,常能看到来学羌笛的学生。(丙)何王全说,“让更多人通过羌笛来了解羌族,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事”。羌笛,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那小小的笛管里吹出的音乐,婉转而苍凉,见证了羌族的历史变迁,如今羌笛更已走向世界,也让羌族文化更多展现在世人眼中。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传心授B.也C.悠扬婉转D.变迁
【小题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