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不久前,为期一周的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500余家出版单位、16万余种参展图书汇集主会场,100余个分会场联动,为炎炎夏日带来阵阵书香,也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乙)已经办到第十六个年头的上海书展,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读者在烈日当空下满心欢喜地排队等候?其实,书展是书的展示,书展上的一本本书都化作吉光片羽。书展不只是闻读本身,更是一场文化盛宴,成为一座城市的人文会客厅。上海书展期间,共举办1200多场活动。丰富的周边讲座、沙龙交流,烘托起城市的文化热度,让书展成为读书人的节日,上海也充分利用了这次机会,动员相关文化机构广泛参与。(丙)出版方、博物馆、作协、科协、教育界、戏曲界等相关各界热情参与,摆出一道道精神大餐,让读书人涵泳其中,流连忘返。
朱光潜做学问起步早,起点高。1921年,他24岁,还是香港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大学生,就在当时全国标志性刊物《东方杂志》上发表论文处女作《弗洛伊德隐意识与心理分析》;同年,他还在很有影响的期刊《改造》上推出《行为派心理学之概略及其批评》,一时颇受关注,可谓一鸣惊人。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拾,直至1986年仙逝,近千万字文质俱佳的论文、专著和译作等,如倾泻而下的瀑布,源源不断地流入现代学术文化的深潭大泽。(甲)他博采西方美学之花,嫁接中国传统之木,不断开辟新论题、提出新观点,其开路先锋作用显而易见。(乙)然而,他从不以先锋自诩,更不以北大名师和学术名家的身份招徒聚众,摇旗呐喊,颇有龚自珍所说“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的风仪。(丙)不过,朱光潜不立门户、拉山头,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沾溉学林、泽被众生。读中国现代美学史,朱光潜既是开疆拓土的勇士,又是深孚众望的将军;开路先锋与稳坐中军的形象,在他身上赫然并立又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