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它以景德镇名瓷为胎,精选四川邛崃山一带阴面生长2~3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生产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时达数月之久。20世纪50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古法生产,以其纪念性、地方性成为中外宾客优选的旅游纪念品。2010年,仅有70多名师傅会此手艺,现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政策扶持 | B.原料替换 | C.市场需求扩大 | D.生产工艺改进 |
A.地域性强,传承手段单一 | B.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 |
C.技术要求高,制作周期长 | D.选材苛刻,瓷胎与竹丝要求严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