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新华网“教育·读书”论坛以“最感动我的文学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文学人物点评。请仿照示例从下列高中语文教材人物中选择一个令你感动的人物,写一句点评的话。要求:采用对偶句式,可不完全拘泥于原句式。(4分)
示 例:林黛玉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所选人物:大堰河 烛之武 荆轲 刘和珍
人物:
点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4-12-05 10:5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文章开头紧扣题目,说明“木叶”的来历,以及对后代诗歌产生的影响。
B.“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引用这些诗句,都是为了说明古代诗人特别喜欢使用“木叶”一词,因此“木叶”在古诗中很常见。
C.“‘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
设问开头,引出对“木叶”与“树叶”在诗歌运用上的分析。
D.“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木叶”就是“树叶”,引用诗句说明古诗句中“树”和“叶”是常见的,而“树叶”连用不常见。
同类题2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红楼梦》)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沁园春·雪》)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同类题3
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善用夸张。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A.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横江词六首(其一)》)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同类题4
下列诗句与“惯看宾客儿童喜”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野旷天清无战声
B.恒饥稚子色凄凉
C.得食阶除鸟雀驯
D.落日亭亭向客低
同类题5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C.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D.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