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施耐庵着力刻画风雪,对刻画人物起到烘托作用。请以“天晴了”为开头,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场面描写。
要求:1.侧重描写;2.采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5-04-09 12:3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手法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B.她像秋天的树叶一般脆弱,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
C.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D.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同类题2
对诗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解释正确的一项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同类题3
下列各项中有关划线句子的修辞表述有误一项是( )
A.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楚山孤”是诗词中常见的移情于物的手法,不是楚山孤独的意思,而是人有孤独的感觉,因而看山也觉得山是孤独的。)
B.在欢迎日本青年代表团的宴会上,热情的中国朋友用著名的“人参母鸡汤”来款待客人。不想这可为难在场的翻译了。原来,他没有记住日语“母鸡”这个词。只见他机灵地站起来,指着汤,笑着对客人说:“
这是公鸡的太太和人参做的汤,请诸位品尝。
”(这里运用借喻修辞,将崇高之人比一个卑俗之物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C.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着,“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
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这里运用借代的手法,用“洋布”代旗,以“卑俗”代替“崇高”,故意将崇高降下格来,将尊贵庄严的形象装进滑稽卑俗的外壳之中,收到良好的讽刺效果。)
D.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
唯有新月吐蛾眉
。(王涯《秋思赠送》)(“新月”“蛾眉”:作者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的新月牙是娇妻的蛾眉。)
同类题4
请为下面的短文补写一个对偶句,揭示短文所述经历给人的启示,不超过20字。(4分)
年轻的时候,挑着桶去挑水,扁担晃悠着,铁皮水桶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走多远,响多远。待到用辘轳把水绞了上来,挑着回家,水与桶沿齐平,满满当当;压在肩上,沉甸甸的,分量扎实。这时扁担不再晃悠了,水桶也不再吱声了。一路走来,脚步迈得稳健,心里也似乎踏实了许多。
挑水的经历。给我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下列古代名句中,
没有
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D.—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
扩展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