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夕阳赖着不走
B.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里消失
C.鸟死去的时候/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哭泣
D.烦恼是一条长蛇/我走路时看见了它的尾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5-03 05:3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夸张
B.俏也不争春—拟人
C.樯橹灰飞烟灭—比喻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对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
(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同类题3
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反问)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拟人)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夸张)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喻)
同类题4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B.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D.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E.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
同类题5
请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说明推广街区制的好处。(不超过40个字)
眼下城市里规模庞大的小区和一些高楼深院成了城市道路的“拦路虎”,不仅市民出行不便,还阻滞南来北往、东奔西跑的车流,导致交通堵塞,影响城市正常运转。推广街区制,开放封闭的小区和机关大院,可对有限的道路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形成城市交通合理便捷的路网,方便市民出行,畅通车辆往来。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