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B.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C.入夏以来,南方各省市普降大雨,多地洪水泛滥,两湖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数十万人民群众生灵涂炭。
D.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上正式发布了三菱等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及轴承制作企业行政处罚的决定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1-21 11:0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生中不乏写作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总希望文质兼美,点点滴滴都“美味香浓”。于是,思想要最深,语言求最美,素材求最新……他们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效果往往欠佳,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欲望。其实,“完美也可能令人乏味”。

人的审美追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恰如一个人练书法,日日追求每一笔的绝对完美,要成为千字如一的“馆阁体”书家,可至多成为“挑不出毛病”的文徵明,永远达不到王羲之    的妙境。当他们还在刻板地描红,追求细节的完美时,卫夫人却赋予笔画自然物态,使其变化万端,大气淋漓。如此看来,二者的高下之别,可能与见识、胸襟、气度有关,而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亦    。同理,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着力丰富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胸襟和气度,而不是要求他们刻意追求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中学生作文为什么越来越像“馆阁体”?当然跟与自然隔离,与社会脱节,与缺乏对人生的思考紧密相关……

(    ),“断气”“断魂”也在所难免。让学生有机会和自然、社会、人生亲密接触。知道了大局才不会只求小局部;有了    的“大气象”,才不会一味雕琢细节而落入    的“小蒸腾”。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B.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C.学生的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D.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炉火纯青 不言自明 云蒸霞蔚 繁花似锦
B.炉火纯青 不言自明 云飞泥沉 繁花似锦
C.游刃有余 不相伯仲 云飞泥沉 目眩心花
D.游刃有余 不相伯仲 云蒸霞蔚 目眩心花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
B.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
C.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
D.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