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影响城镇分布最主要区位条件是( )
A. 地形
B. 交通
C. 水源
D. 气候
【小题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④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广耐旱品种的种植 ⑤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 ②③④ B. ③⑤⑥ C. ①④⑤ D. ①②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09 10:0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依据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
(2)与B河相比,说明A河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3)概括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及其分布原因。
(4)该地区预在A处建一水电站,试分析其利弊。
同类题2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游D湖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D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1)概述材料一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湖陆风是指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请画出D湖区白天的湖陆风示意图,并简析该湖区湖陆风在每年7~8月份最为明显的主要原因。
(3)简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4)针对D湖区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路的理解。
同类题3
传统村落与民居,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古代人地关系的重要体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富有老北京风情,近年已成为北京旅游热点之一。图20为南锣鼓巷街区及四合院示意图。图中
A.从南锣鼓巷南口行至北口最短距离大约为1200米
B.按行走路线从南锣鼓巷北口向南再向东可至菊儿胡同东口
C.四合院封闭的围墙与北京夏季多雨的气候特征紧密相关
D.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小题2】“地坑院”(下图)是我国豫陕地区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地坑院作为传统民居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背景是
A.空气湿润
B.河流稀少
C.黄土深厚
D.地质稳定
【小题3】下图,适宜建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4】地坑院,今后应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同类题4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规划示意图,该地北部是山区,南部是平原,濒临大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促进该区域更好发展,当地政府计划修建a村到e村镇的公路,在a-b-c-d-e和a-c-e两个线路方案中,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其理由是什么?
(2)e村镇坐落在什么地貌上?其形成过程是什么?
(3)e村镇周边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4)以上村镇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的是哪个,其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部分区域图(下图)
(1)写出C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原因。
(3)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工程的影响。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农业区位自然条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