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利用洋流运动规律航行,与非洲和南美洲之间进行不平等贸易,被称作北大西洋“黑三易,此贸易持续了400多年。依据材料和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上图中殖民者从西班牙出发地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小题2】从西班牙到西部非洲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域分异的特殊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12-02 09:22: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我国的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下列有关地名均按此规律命名,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沈阳在沈水之南
B.衡阳在衡山之南
C.江阴在长江之北
D.华阴在华山之南
同类题2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溯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我国林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地形
B.海陆、地形
C.纬度、海陆
D.纬度、洋流
【小题2】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小题3】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同类题3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大陆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南、北两端向中部递减
D.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递减
【小题2】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的地点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小题3】形成③和⑤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
C.地形差异 D人类活动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明末清初到20世纪初,中俄两国形成了一条历时200多年的“万里茶路”,它是一条纵贯南北水陆交替的商业运输线路。起点在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终点是乌里雅苏台(现蒙古)的恰克图。驼队往往选择冬季出发,在春季融冰前回来。
材料二左图是蒙古国等降水量线和自然带图,右图是乌兰巴托气候资料。
(3)蒙古国水汽主要来自_
_
,说出该国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5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C.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