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图1中A—B线某乡的有关资料
自然环境
海拔高度(米)
1 600
年降水量(毫米)
350
≥10℃积温(℃)
2 997
土壤侵蚀强度(吨/年·平方千米)
5 200
植被覆盖率
1900年
较高
2005年
显著降低
人均耕地
1970年
0.57(公顷)
2005年
0.23(公顷)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
4 182(元)
土地产值
5 610(元/公顷)
耕作方式变化
1955~1980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1981~2005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1)根据材料一,从B至A反映出
和
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温度带有热带、
、 暖温带、
。(4分)
(2)根据材料二,当年降水量小于300 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
。当年降水量在
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 mm时,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
。(3分)
(3)根据材料三,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
区,耕作制度是
。(2分)
(4)根据资料三,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得该乡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协调当地人地关系的措施。(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5-08-28 04:36: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B.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C.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D.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小题2】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物质与土壤
B.日照时数与地貌
C.坡度与人口分布
D.地面坡度与交通
同类题2
根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广东所处的自然带属于(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同类题3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中①—②—③—⑦—⑧—④—⑤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带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⑦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形成自然带③的大气环流是_______。
(3)图中北半球有两处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该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该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对应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该自然带在大陆西岸对应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读我国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峰可能位于( )
A.福建武夷山脉
B.秦岭
C.天山山脉
D.大兴安岭
【小题2】该山峰在某一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山地草原,原因是( )
A.热量高于南坡
B.海拔低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
【小题3】下列关于该山峰雪线高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
B.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高
C.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D.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
同类题5
下图示意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山地所处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山位于亚热带,热量充足
B.乙山地北坡位于背风坡,雪线较低
C.乙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D.丙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