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华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针叶林
【小题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
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林
B.夏季树叶茂盛,能增加空气湿度
C.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12-23 03:42: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冰川
D.土壤
【小题2】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同类题2
下图示意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小题1】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小题2】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草甸
【小题3】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同类题3
下图反映了某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国最有可能是
A. 中国 B. 日本
C. 埃及 D. 新西兰
【小题2】该国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整体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同类题4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迎风坡
C.阳坡和迎风坡
D.阴坡和背风坡
【小题2】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地区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针阔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
【小题3】图中等温线可能出现在
A.1 月
B.3 月
C.9 月
D.7 月
同类题5
下图为我国唐朝高僧玄奘取经路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向西到碎叶途中见到的植被以及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森林纬度分异规律
B.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纬度分异规律
C.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经度分异规律
D.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经度分异规律
【小题2】玄奘法师取经途中,发现甲、乙两地附近山脉高度有明显差异,对此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山脉较高,板块挤压造成
B.乙地,山脉较低,板块张裂造成
C.甲地,山脉较低,流水侵蚀造成
D.乙地,山脉较高,风力沉积造成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