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汉新欧、渝新欧和郑新欧国际铁路路线图”,铁路线终点城市是杜伊斯堡,该城市地处鲁尔河与莱茵河交汇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三起点城市与该铁路终点城市对比( )
A.气候不同,自然带也不同
B.至少有一城市与终点气候相同
C.有两城市与终点植被相同
D.至少有一城市与终点的自然带相同
【小题2】关于丁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燥
B.丁城市周边多沙漠戈壁景观
C.引塔里木河水发展绿洲农业
D.边境城市适合引进外资企业
【小题3】关于该国际铁路的积极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东西方共同发展
B.带动沿线各个国家发展
C.加快沿线资源枯竭速度
D.为中西部制造寻求便捷通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5-20 08:2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 ( )
A.热带雨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小题2】从图中可以判断北纬10度的自然带垂直分异中,积雪冰川带位于( )米以上。
A.5000M
B.4000M
C.6000M
D.3000M
【小题3】从图中可以判断垂直自然带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全部都明显
【小题4】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 )
A.
B.
C.
D.
同类题2
下图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图中代号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C_______;G_______;E_______。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图中E→F→G这种自然带中,F的名称是_______。F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其类型是_______。
(4)甲图A→D体现出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_______。
同类题3
2018 年 8 月 13 日,两列中欧班列从山西临汾开出,经满洲里出关,历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于 9 月 4日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这是来自山西的中欧班列首次抵达德国。下图示意中欧班列路线。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临汾和杜伊斯堡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小题2】中欧班列沿途自然植被的变化最能体现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同类题4
读“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自然带分布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由低纬向高纬
【小题2】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地形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于2016年11月7日启程,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 m)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主要原因是
,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上海季风的成因是
。
(3)若仅考虑洋流的影响,科考船返航时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至M段,航行速度较
。
(4)图中沿MN一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的是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5)说出P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