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意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常读常新,常读常深,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1)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错误: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作者推论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不计标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8-09-17 10:59: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是的美文名篇。此文为即席而赋的应景之作。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二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怀着信心与希望。所以悲伤的情绪在文中不过,代之而起的就是积极昂扬的激情。

在怀才不遇、处江湖之远的日子里,前代仁人志士的选择深深启发了这位年轻的诗人,( )。虽然仍旧对人生有很多不解之处,但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怀才不遇者的青云之志,是空谷之音,。这是怀才不遇的心灵之声,是不甘沉沦者的奋起号角,是对自怨自艾者的真诚劝勉,更是对自己的精神安慰。年轻的诗人王勃没有理由消沉,他的人生不过刚刚开始,路还很远很长,而阳光和彩虹或许就在不远处等着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我们将眼光放远一些来看,就会发现,这声音不只是王勃一个人的,还是整个时代的。或者说是时代的精神在召唤着年轻的王勃们,从而促使他们,斗志昂扬。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永垂不朽   转瞬即逝   振聋发聩   意气用事
B.传诵千古   白驹过隙   震耳欲聋   意气风发
C.传诵千古   转瞬即逝   振聋发聩   意气风发
D.永垂不朽   白驹过隙   震耳欲聋   意气用事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B.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怀着信心与希望。
C.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才二十多岁,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怀着信心与希望。
D.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使他不再因怀才不遇而失意苦闷,而是幡然醒悟,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
B.使得他能从怀才不遇、失意苦闷的低谷幡然醒悟,而迅速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
C.他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幡然醒悟,不再因怀才不遇而失意苦闷
D.使得他因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而迅速幡然醒悟,不再陷入怀才不遇、失意苦闷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