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 )
A.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
B.生物是土壤有机质主要
C.春季,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迅速
D.生物风化使有机残体归还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1-04 10:0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土壤呼吸作用(土壤中的CO
2
逸散到近地面的现象)强度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土壤容积含水量约30%时,呼吸作用最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玉米活跃生长期静风条件和一天中上午、下午、清晨不同时刻CO
2
浓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表示清晨CO
2
浓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作物层底部CO
2
浓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垂直变化不大
D.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小题3】通过改变CO
2
浓度来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主要是( )
A.增加土壤的湿度
B.增施土壤有机肥
C.减少植株的密度
D.增加作物的高度
同类题2
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是
A.气候
B.地形
C.母质
D.生物
同类题3
下图为“吉林省土壤类型及年无霜期天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吉林省各地年无霜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松原年无霜期较通化长
B.受纬度因素影响,呈现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
C.抚松因地势较高,年无霜期较短
D.受海陆分布影响,呈现由东向西增加的趋势
【小题2】黑土、黑钙土、暗棕壤肥力较强的原因有 ( )
A.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大
B.植被丰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冬季寒冷,冻土广布
D.温度较低,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同类题4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小题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小题3】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同类题5
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下表示意气候变暖条件下矮蒿草甸植被物候期的变化。
完成下列小题。
注:“+”表示提前,“-”表示延迟,“*”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小题1】全球气候变暖使矮蒿草甸植被
A.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延长
B.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推迟
C.花期末期延迟
D.生长期比正常年份缩短
【小题2】矮蒿草甸植被物候变化,使得
A.植物提前展叶和开花,减小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
B.植物成熟时期避开秋季霜冻,避免物种生殖失败
C.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物种间相互作用不脱节
D.增加物种间竞争,加快了物种淘汰、灭亡速度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