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地气温统计资料。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仅考虑纬度因素的前提下,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依次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小题2】如果②地的纬度比④地低,则②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小题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
A.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B.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C.棉花花期不变
D.棉花花期滞后
【小题4】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A.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C.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1-10 07:0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我国南迦巴瓦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小题2】南坡比北坡
A.降水量较大
B.雪线海拔高
C.自然带谱少
D.光照条件差
同类题2
下图示意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脉位于( )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小题2】该山脉山麓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小题3】影响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对林带的海拔从赤道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图为西非某国及周边地区简图,该国森林覆盖率仅约4%,经济以农矿业为主。乙图为河口三角洲前缘沙洲示意图。
材料二 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潮滩湿地生物群落。
材料三 图中A地气候资料
(1)推断图乙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
(2)描述A地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3)说明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的原因。
同类题4
读“世界某区域典型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植被及其分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针叶林
B.②为常绿硬叶林
C.④为常绿阔叶林
D.从①→④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小题2】图中大陆西岸④植被带的形成除受气压带、风带等因素影响外,还受
A.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B.西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
C.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同类题5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小题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小题3】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
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B.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