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地图。读图完成下题。
对图示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区域地形因流水作用,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B.甲区域河流有结冰期,乙区域河流无结冰期
C.两区域夏半年主要受偏南风影响
D.两区域均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5-15 07: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 )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小题2】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同
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
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
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同类题2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小题2】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同类题3
读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
C.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R河气候资料。
材料三沿50QE年降水量、蒸发量和>10°C积温图
(1) 东欧平原典型的地貌特征是_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作用。
(2) 依据上面图、表分析图中R河的流量、汛期和流速的特征。
(3) 大约以55°N为界,东欧平原南、北植被类型有明显差异,试结合上图加以说明。
(4) 有人建议将上图中①城的冶金工业迁往②城,你认为是否合理,请阐述理由。
同类题5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山地高山针叶林带分布高度图(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阴影表示高山针叶林带)。形成图中高山针叶林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条件是( )
A.降水分布
B.热量状况
C.海拔高度
D.海陆位置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