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 ),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 。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洞明 只要 自暴自弃 |
B.韬光养晦 清楚 只要 妄自菲薄 |
C.韬光养晦 洞明 而 自暴自弃 |
D.闭门造车 清楚 而 妄自菲薄 |
【小题2】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在于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
B.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
C.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
D.关键就在于臣了的谋议不能得到采纳和施行 |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
B.可谓一语打破了贾谊们这种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
C.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贾谊们、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
D.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