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4年8月7日10点59分,厦门大学亚特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6 168米的雀儿山(位置如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亚特登山队从厦门出发直至登顶雀儿山,前后大致经过的自然带是( )
A.落叶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B.常绿硬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D.草原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小题2】雀儿山( )
A.各自然带分布范围随季节变化基本不变
B.南坡热量条件好,林带上界比北坡低
C.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海拔低于南坡
D.南坡降水多,但坡度异常陡峻,雪线较北坡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17 06:3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甲、乙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写在下面相应空格里。
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2)分析珠穆朗玛峰南坡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珠穆朗玛峰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低的原因。
(4)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
同类题2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为缅甸部分区域示意图,图乙为伊洛瓦底江①地的年水位变化图,图丙为图甲中②、③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伊洛瓦底江的水位变化特征,说明①地最高水位年内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形的原因。(10分)
(2)比较②、③两地自然带的类型,并解释②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10分)
(3)说出②、③两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中的限制因素,并分析应采取的措施。(8分)
(4)目前正在铺设④地至中国昆明的油气管线,简析④地作为该油气管线起点的区位条件。(9分)
同类题3
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最多的是
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山南坡
C.天山北坡
D.大兴安岭西坡
同类题4
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 000 mm ,乙地年降水量约为 400 mm ,则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同类题5
读“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图示铁路线自东向西自然植被景观逐渐由森林过渡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城市有“日光城”的美誉,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大型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①工程对输入地的积极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西部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