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为“雨巷诗人”。
B.由于《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带有自传的性质,所以诗人选取的情景和细节都十分富有人情味,着力塑造了大堰河这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是十分感人的。
C.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可坐。
D.广东官话是梁启超最“本土”的语言,这种语言不用斟酌应该用哪种语法、句式,梁启超直接从内心迸发出来的,不需要用语言的修饰来完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1 01:4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小题。
集中起来看一个作家的小说,虽然是短篇,如同追一部电视连续剧,不为情节的引人入胜,也不为桥段的 ,时间久了,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会不会带着挑剔的眼光鸡蛋里挑骨头?会不会有  、不无雷同、心生厌倦的迟钝与麻木?朱辉的最新短篇小说集《要你好看》,收录了他近年来精心创作的 15 篇小说,篇篇读来皆精彩,   不寻常。
小说经营,( )。故事的讲述,不在猎奇求异、   ,不在装神弄鬼、声嘶力竭,不在炫技夸张、耸人耳目。它需要的是平中求奇、跌宕起伏,它需要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它需要的是符合生活的逻辑又契合艺术的真实。朱辉的小说,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捡到筐里都是菜。他精明而又精细,审慎而又小心。选取一个故事,他总是力求把它盘点清楚、思虑周全,总是把它的曲曲折折、弯弯绕绕都想透彻弄明白。他不求意外的神来之笔,也不求无心插柳柳成荫,他要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十足的把控自信,方才信笔写来,一挥而就。
(节选自《读小说集〈要你好看〉》,《光明日报》2018 年 6 月 28 日)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惊心动魄  如出一辙  苦心孤诣  故弄玄虚
B.扣人心弦  千人一面  惨淡经营  故弄玄虚
C.惊心动魄  千人一面  惨淡经营  虚张声势
D.扣人心弦  如出一辙  苦心孤诣  虚张声势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贵在塑造一个性格鲜明的主人公
B.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深刻的主题
C.贵在讲好一个故事
D.关键在于设置一个离奇的情节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辉的小说,讲述故事,塑造人物,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捡到筐里都是菜。
B.朱辉的小说,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不是捡到筐里都是菜,而是照单全收。
C.朱辉的小说,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不是捡到筐里都是菜,不是照单全收。
D.朱辉的小说,讲述故事,塑造人物,不是照单全收,不是捡到筐里都是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毋庸多言,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开放,包括审美在内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这是一个大国民族该有的样子,自古如此。遥想大唐盛世,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自从胡人带来与古老中华民族不同的西域的审美,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棒子打死,也没有因此被骂得狗血淋头,   的宏大气量造就长安千年不朽的传奇。威仪并未因浓妆艳抹而减损一分,自信并未因奇装异服而消减一厘。

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活的   ,也带来许多“不那么美好”的事情:广泛的竞争带来践踏信任的   ,“别人家孩子”无处不在的进步让人时常陷入焦虑,个别人欲望膨胀带来的罪恶被无限放大,让人和人之间时常保持戒心……中国在经济快速腾飞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负面情绪。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体现在哪儿?(  ),追捧极致美、纯粹美的价值取向恰恰体现了这种寄托。喜欢“娘炮”,本质上和若干年前追捧《心灵鸡汤》,人人订阅《读者》一个样。

但今天,更应该支持和提倡的是阳刚和血气。扭扭捏捏的精致男人能否带来危机意识让大家存疑,阳刚和血性,直面危机更能给人以   的信心。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从西域带来不同于中华民族古老的审美,他们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B.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从西域带来的与中华民族不同的审美,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C.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带来与古老中华民族不同的西域审美,他们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D.伴随着大漠风沙驼铃悠扬,胡人自西域带来与古老中华民族不同的审美,他们并没有被盛唐子民一棍子打死。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海纳百川  日新月异  钩心斗角  非我莫属
B.兼容并蓄  突飞猛进  尔虞我诈  非我莫属
C.海纳百川  日新月异  尔虞我诈  舍我其谁
D.兼容并蓄  突飞猛进  钩心斗角  舍我其谁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是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另一方面是内心需要“美好”来寄托
B.体现在内心需要“美好”来寄托,也体现在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
C.体现在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也体现在内心需要“美好”来寄托
D.体现在需要改变现实的“不美好”,另一方面是需要寄托内心的“美好”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