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
【小题2】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强地面蒸发
C.减小昼夜温差
D.减少风蚀水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4-28 08:08: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土壤侵蚀的发生是自然与社会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降水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下图为福建省北部降水侵蚀力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降水侵蚀力7月份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
B.地势低平,水流速度较慢
C.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较高
D.需水量大,地表径流减少
【小题2】该地降水侵蚀力8月份回升可能是因为( )
A.海平面上升
B.洋流影响
C.地形影响
D.台风影响
同类题2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70-198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小题2】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A.1890年
B.1920年
C.1940年
D.1960年
【小题3】与1900年相比,1920年黄河三角洲
A.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B.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C.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D.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同类题3
下图为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 )
A.洞庭湖流域旱灾时,湖水入长江
B.流域降水丰富时地下水不补给江水
C.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慢
D.冬春季节,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
【小题2】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这体现了
A.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普遍存在
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同类题4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_乙-丙
B.乙_丙-甲
C.丙-甲_乙
D.丙_乙_甲
同类题5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综合性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