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70-198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小题2】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A.1890年
B.1920年
C.1940年
D.1960年
【小题3】与1900年相比,1920年黄河三角洲
A.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B.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C.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D.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28 11:0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
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同类题2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1)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2),回答问题。
(1)图1中A气压带名称为
,B风带名称为
。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如图1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2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
。
(3)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
。
同类题3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气压状况看A为_____中心,此时,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
(2)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此季节丙地盛行_____风(风向),该地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该图所示季节南亚盛行_____季风,成因是_____。
(3)下图①②③中,代表乙地气候类型的是_____(填序号),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_,成因是_____。
(4)丙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 。
同类题4
下图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甲气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乙气压中心位于太平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时期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就气流状况而言,乙地为________。此季节,甲、乙两地气压差异的形成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②处风向为______________;①②两处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
(3)甲、乙两处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季风环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