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画家王冕幼年放牛之余常蹲在教室窗下听老师讲课,他的勤奋好学感
动了老师,于是老师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了最年幼的学生。
B.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
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有意义。
C.据最新数据统计,在很多大中城市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
算首当其冲,有的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左右。
D.宽带上网是电信业的热门业务,但推广太慢,这是因为它的价格高得让市
民叹为观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1-12-31 05:4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C.“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B.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同类题4

语言文字运用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动态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换个角度(  )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   ),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______,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 (   )。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 )的对象。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庸置疑 津津乐道
B.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庸置疑 评头论足
C.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厚非 评头论足
D.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厚非 津津乐道
【小题2】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