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于2005年5月22日成功登顶。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每年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季节是
⑴3月初至5月末 ⑵9月初至10月末 ⑶6月初至9月中旬 ⑷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
A.⑴⑵
B.⑶⑷
C.⑴⑶
D.⑵⑷
【小题2】登顶队员在北京时间13时前撤离,主要是为了避开
A.大量冰雪融化
B.泥石流爆发
C.强对流天气
D.强紫外线辐射
【小题3】导致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变化的是
A.地面沉降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海平面升降
【小题4】登顶队员从积雪冰川带下山,依次经过的垂直自然带是
A.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高山针叶林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草原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5-13 04:3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A、B、C、D四点中,角速度最大的是
A. A点 B. B点
C. C点 D. 四点角速度相同
【小题2】此时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南非开普敦地区正值雨季
B.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气候严寒、寒风凛凛
D.我国环渤海地区深受台风影响
【小题3】此刻,在广州最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校园内,中学生正在认真早读
B.全家人边吃晚饭边在收看新闻联播的直播节目
C.摄影师正抓紧夕阳的有利时机,拍摄美丽的风景
D.交通民警顶着下午的酷热,坚守岗位
同类题2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该是
A.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B.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
C.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安排
D.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
【小题2】上图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A.两节气日期都一定相差180天
B.两节气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
【小题3】“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黄河流域最接近
A.清明忙种麦
B.白露忙割地
C.小雪地封严
D.冬至不行船
【小题4】小满至芒种期间
A.我国各地日出东南方
B.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C.我国各地正午日影朝北
D.合肥白昼逐渐变长
同类题3
读下图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图中四点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E
B.K
C.G
D.H
【小题2】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E
B.K
C.G
D.H
同类题4
下图为“南美洲某区域地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A城市西侧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2)A城市所在国家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分析其地震多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3)分析B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
(4)北半球夏至日,A城市正午建筑物影子与杭州正午时相比,有什么差异?并分析原因。
同类题5
为演示某种地理现象,某校同学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盏台灯表示太阳(假定台灯光线为平行光),在台灯对面一定距离放置一个地球仪表示地球,打开台灯,转动地球仪进行演示(如图所示)。读图,图中地轴与桌面的夹角约为
A.45°
B.23°26′
C.66°34′
D.90°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行星地球
地球的运动
内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