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们的坚持下,他最后还是半推半就地将礼物收下了。
B.他棒打鸳鸯,生生拆散了这对年轻人。
C.唐朝大诗人李白,游历了天下名山大川,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D.在元旦晚会上,学生们神气活现的表演,使观看的家长们非常高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0-09 03:0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云南省腾冲市“银杏村”,满村的银杏树叶由绿变黄,迎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游人一天比一天多。真是两年不见_________;村庄“摇身一变”成景区,村容整洁了,设施现代了,还增加了“峡谷秋千”等新玩场,“极边之城”又有新“蝶变。

因是边关重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昆明去腾冲还要过三道关卡,封闭可想而知。那时候去趟腾冲,还要先飞到保山,再坐车三个小时翻越高黎贡山,山路艰险让人提心吊胆。2009年,腾冲机场通航。从此腾冲旅游进入快车道,“中国优秀旅游名县等荣誉________。这与腾冲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的_______是分不开。( )

“2017年腾冲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4.9%,是__________ 的支柱产业”,市旅游发展局副局长姜家邦的话充满自豪。的确,腾冲旅游名声在外,这既有天赋异禀的好资源,更是腾冲人奋斗来的

以全域旅游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着旅游做、城市围着旅游造、产业围着旅游调、项目围着旅游建”,是边城腾冲的当下选择,通过“旅游+”,和新型城镇化、养生养老、文化乃至美丽宜居乡村融合,腾冲到2020年,要实现接待游客2000万人旅游收入200亿元

【小题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另眼相看   纷至沓来   相得益彰    名不虚传
B.刮目相看   绵延不绝   珠联璧合    名副其实
C.另眼相看   绵延不绝   相得益彰    名不虚传
D.刮目相看   纷至沓来   珠联璧合    名副其实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旅游在文化中找到魂,而非一味追求商业利益。
B.旅游在文化中找到魂,更追求着商业的利益。
C.旅游只在文化中找到魂,而非追求商业利益。
D.旅游既在文化中找到魂,又一味追求商业利益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旅游+”,和新型城镇化、养生养老、文化乃至美丽宜居乡村融合,腾冲到2020年,要实现接待游客2000万人、旅游收入200亿元的目标
B.通过“旅游+”,和养生养老、文化、美丽宜居乡村乃至新型城镇化融合,腾冲到2020年,要实现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亿元的目标。
C.通过“旅游+”,和养生养老、文化、美丽宜居乡村乃至新型城镇化融合,腾冲到2020年,要实现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亿元
D.通过“旅游+”,和新型城镇化、文化、美丽宜居乡村乃至养生养老融合,腾冲到2020年,要实现接待游客2000万人、旅游收入200亿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蓝蓝的天空,白云悠悠,草原上各色的野花盛开,牧民 ,载歌载舞……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不难发现,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人工植树造林为例。苏木山位于内蒙古东南,属阴山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黄石崖为2334.7米。如今,(    ),但当年植树造林之路并不顺利。刚开始,当地政府并不知道苏木山上适合种什么树种,尝试过很多种树,种植效果都不好。直到偶然发现苏木山脚下有一棵长势良好的华北落叶松,人们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后来,当地政府请来林业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这才有了今天苏木山的郁郁葱葱。如今,一千多万株树木迎风而立,
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比如商都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对发展冷凉蔬菜有 的自然优势。当地 ,依靠农业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甜菜等特色富民产叶,实行品牌化营销、集团化运作,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还有,乌兰察布市回收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情节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
B.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
C.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
D.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地的生态恢复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起到了重要作用
B.当地的生态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恢复了
C.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对当地的生态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D.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恢复了当地的生态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衣食无忧蔚为大观得天独厚因势利导
B.安居乐业蔚为大观得天独厚因地制宜
C.衣食无忧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地制宜
D.安居乐业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势利导
相关知识点